-
首页 > 百科库
机器人码垛机:类型、优势及核心部件
目录
-
第一章:什么是机器人码垛机?
-
第二章:发展历史
-
第三章:机器人码垛机的优势
-
第四章:机器人码垛机的类型
-
第五章:机器人码垛机的核心部件
-
第六章:不同种类的末端执行器
引言
本文全面解析机器人码垛机的技术细节与应用场景,涵盖以下内容:
-
机器人码垛机的定义
-
码垛技术的历史演进
-
机器人码垛机的核心优势
-
主要类型及其适用场景
-
核心部件与末端工具的设计
-
更多行业洞察……
第一章:什么是机器人码垛机?
机器人码垛机是一种通过机械臂抓取、定向并堆叠产品的自动化设备。作为新一代码垛技术的代表,其优势包括投资成本低、灵活性强、支持多任务协同等。然而,其速度限制、产品尺寸适应性及结构强度等因素,使其无法在所有场景中完全替代传统码垛机。
机器人码垛机基于“单元化负载”(Unit Load)原理运作,即通过将多个小件整合为单一单元(如托盘或笼车)以提高搬运效率。单元化负载分为二级(如箱、盒)与三级(如托盘)两类,机器人码垛机通过精准编程实现高效堆垛。
第二章:发展历史
早期码垛依赖人工堆叠,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。20世纪初,托盘化运输需求激增,尤其在二战期间推动了机械化码垛技术的发展。
1948年,首台机械式码垛机采用逐层堆叠技术,为传统码垛机奠定了基础。1980年代,机器人码垛机问世,配备机械臂与末端执行器(如夹爪、吸盘),实现自动化抓取与堆垛,标志着码垛技术进入智能化时代。
第三章:机器人码垛机的优势
1. 提升生产效率
-
替代人工操作,可24/7连续运行,处理重载且速度更快。
-
避免人为疲劳或操作失误导致的产线瓶颈。
2. 优化产品处理
-
通过预设程序精准控制动作,减少产品损伤风险。
-
适用于对包装一致性要求高的行业(如医药、食品)。
3. 提高工作安全性
-
消除人工码垛的滑倒、肌肉劳损等职业健康风险。
-
适用于高危环境(如化工、重工业)。
4. 降低运营成本
-
长期节省人力成本,减少产品损耗。
-
支持多产线协同,减少设备冗余投资。
第四章:机器人码垛机的类型
按功能配置分类

-
单机直列式码垛机
-
单机械臂独立作业,支持附加功能(如托盘放置、缠绕膜包装)。
-
适用于中小型产线,灵活性高但吞吐量较低。
-
-
码垛-拆垛一体机
-
支持双向操作,既可堆垛也可拆解混合托盘。
-
适用于物流分拣与逆向供应链场景。
-
-
分层式码垛系统
-
多机器人协作,分工完成层叠与堆垛任务。
-
通过传统+机器人混合配置(如分层由传统设备完成,堆垛由机器人执行)提升整体效率。
-
-
混合配置码垛机
-
配备高级传感器与自适应程序,可处理多SKU混合堆垛。
-
适用于电商、零售等高多样性场景。
-
按机械结构分类
-
直角坐标式码垛机(Cartesian)
-
沿X/Y/Z轴线性移动,结构简单、成本低,适用于低速标准化产线(≤10件/分钟)。
-
-
龙门式码垛机(Gantry)
-
横梁结构支持重载搬运,但体积较大且速度较慢。
-
-
水平多关节码垛机(SCARA)
-
水平柔性高,垂直刚性稳定,速度可达20件/分钟,适合多线并行。
-
-
多关节码垛机(Articulated)
-
仿人臂设计,自由度最高,速度最快(25件/分钟),支持复杂路径规划。
-
第五章:机器人码垛机的核心部件
1. 立柱与横梁
-
立柱支撑机械臂整体结构,横梁引导末端工具平移运动。
-
驱动方式包括伺服电机、滚珠丝杠或液压系统。
2. 机械臂与关节
-
多关节设计(如SCARA与多关节型)决定运动自由度。
-
关节数量与活动范围直接影响堆垛路径的灵活性。
3. 末端执行器(EOAT)
-
核心功能部件,直接影响抓取精度与适应性。
-
常见类型包括夹爪、吸盘、叉式工具等(详见第六章)。
第六章:末端执行器的类型
1. 夹爪式
-
通过侧向夹持固定产品,支持多件同步搬运。
2. 叉式
-
从底部承托重物,避免侧向挤压损伤。
3. 多指式
-
结合夹持与底部支撑,适用于易碎品或软包装。
4. 真空吸盘式
-
利用负压吸附产品表面,适合平整包装但速度受限。
5. 磁吸式
-
专用于磁性材料搬运,需避免磁化污染。
6. 定制化工具
-
针对异形产品设计,可集成附加功能(如贴标、缠绕)。
结论
-
机器人码垛机通过机械臂与智能程序实现高效堆垛,是传统设备的升级解决方案。
-
苏州研茂智能提供的机器人码垛机具备低成本、多产线适配、紧凑设计等优势,可满足多样化工业需求。
-
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类型(如直角坐标式经济型、多关节式高速型)与末端工具,可最大化生产效率与投资回报。
(注:本文内容由苏州研茂智能技术团队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)